故事說在前面~細數真臘的過往
建立帝國長達630年、曾經是中南半島上最大強權的吳哥帝國,除了有當年的首都吳哥城留下了讓人驚艷的遺址之外,遍布在其他地方輝煌遺跡,近年來陸陸續續被世人所發掘,此次特別走訪吳哥帝國發跡所在的荔枝山,以及泰柬兩國爭議柏威夏寺。
在東協十國中,柬埔寨的經濟建設遠遠落後其他國家,但很難想像,在11至13世紀期間,由吳哥王朝的闍耶跋摩二世所創建的吳哥帝國或稱高棉帝國,勢力範圍橫跨現今的柬埔寨、寮國、泰國、一部分緬甸及中國雲南省,當時中國稱之為「真臘」的國家,在1860年由法國學者發現了吳哥窟之後,才揭開吳哥帝國神秘的面紗。
吳哥帝國鼎盛時期,除了國家版圖的擴張之外,藝術和文化所帶來的建築、美學等成就,更是在中南半島上發光發熱,吳哥遺跡就是最佳印證。除了現今被世人所發掘的吳哥窟遺址之外,散落在其他地方仍留有許多精彩的遺跡,最具話題性包括闍耶跋摩二世創建吳哥王朝所在地的荔枝山,以及近幾年在國際上話題沸沸揚揚的世界文化遺產柏威夏寺。
吳哥帝國自802年創立之後,直到1431年吳哥城因多年戰爭而無防禦能力,遷都至現今的金邊,結束了長達630年的吳哥王朝帝國。
矗立於山丘上的柏威夏寺
一張坐在懸崖邊上、背後還有頹圮石頭寺廟的照片,深深吸引著遊客。原來這就是柬埔寨吳哥王朝盛世時所建的柏威夏寺,神廟就蓋在海拔525公尺的扁擔山脈上,神廟後方就是懸崖,俯視著遼闊的平原。
吳哥王朝強盛時期在各地興建寺廟,吳哥帝國第四位君王耶索華曼一世(Yasovarman I)在西元889年登基後,選定位於現今柬埔寨北部與泰國交界邊境上的柏威夏,興建柏威夏寺(Khao Phra Viharn)。聯合國教課文組織於2008年批准列為世界文化遺產,讓泰柬兩國對柏威夏寺的歸屬權爭執不下,至今都仍有軍人駐守。
柏威夏寺為五層式建築群,從山下到山頂的神廟有186個階梯,神廟分布於長800公尺、寬400公尺的峭壁上,與吳哥窟的建築風格相似,每層皆有山門和圍牆,最大特色是翹起的屋角,上面有精緻的花紋雕刻,又與女皇宮有相似之處。
泰、柬兩國爭奪柏威夏寺
之所以造成兩國紛爭,起源於英法在中南半島上的殖民競爭,1904年雙方簽訂劃分勢力範圍,將暹羅(當時泰國的國名)列為緩衝國,也將暹羅與法國殖民的高棉劃定了國界的協議,依照協議柏威夏寺應屬於暹羅,但卻被做手腳將神廟劃到了高棉境內。
法軍撤出中南半島之後,泰柬皆宣稱擁有柏威夏的主權,並於1953年首度交火。國際法庭於1962年宣判柏威夏寺歸屬於柬埔寨,但並非整座寺廟,神廟山下出入口通道劃分給了泰國,因此若是從柬埔寨上山,必須走過一段山路而非直接爬階梯。
多年來,雙方為了爭取柏威夏寺的主權而多次有零星戰火,終於在2013年11月海牙國際法庭做出裁定,將柏威夏寺和所屬的區域歸屬於柬埔寨,雙方停止軍勢活動,讓遊客能安心的前往了。但柬埔寨政府仍派有軍人駐守在神廟,但絲毫感受不到煙硝味,反成為另類的觀光焦點。
站立懸崖邊上登高望遠
從吳哥窟前往柏威夏有平坦的柏油路,搭乘小型車前往單程約需3、4個小時,大多為歐美遊客前往,感受這座矗立於山之巔的古樸寺廟。購買門票時需出示護照,記得要帶上。
歷經多年來紛爭,柏威夏寺的建築早已傾圮,遊客可從山下沿著山坡依序走訪五層建築群,維持和平之後,可從柬埔寨走山路過來,亦可從泰國走階梯而上,神廟一帶仍有柬埔寨軍人駐守,導遊特別提醒我們看對面隸屬於泰國領地的山頭,也隱藏了泰國軍隊,但遊客大可放心地隨意走動,並沒有特別的限制。
辛苦的走上山頂,為的就是來到神廟後方的懸崖邊上,扁擔山雖然不甚高,但周圍全是平原地形,凸顯了山勢的雄峻,一望無際的平原讓遊客登高望遠,心胸頓然解放,超級療癒,難怪總是吸引歐美背包客前來感受這片美好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