↑曾經是警用靶場的「翠山步道」,經過整治後成為社區型的生態步道
因團長地利之便,《走路的我們》首發團健行路線挑選了台北市的「翠山步道」。這條屬於大崙尾山路徑之一的步道,位於外雙溪中央社區,搭乘公車255號抵達終點站「大崙尾山」,也是這條道路「中社路二段」的盡頭,即為翠山步道的入口處。
根據步道上的說明:翠山的生態環境為海拔500公尺以下,為典型的亞熱帶闊葉林生態系,有樹葉寬大、板根、生長快速等特性;又因東北季風多雨低溫、強風效應下,受風面邊坡易呈「暖溫帶闊葉林」的景象,出現中海拔樹種,特徵為葉子較小且厚,常形成角質層,秋冬時部分樹種因強風作用綠葉會轉成紅葉。
因所在位置為「士林區翠山里」而得名,根據設在入口處的指示牌表示:「翠山步道前為警用靶場,經社區居民建議並考量周邊生態,由本處(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)規劃施作透水鋪面,保留生態步徑,改為『生態步道』,歡迎踏上隨心步伐邁入山林,也請您與我們攜手維護步道生態與環境。」
↑公車都在翠山步道入口處迴轉
↑中社路二段的盡頭就是翠山步道的入口
↑健行、騎單車的人都愛來此
↑所有車輛都禁止進入,僅能健行
↑巨石上寫著「翠山步道」
↑牌上寫著翠山步道的由來
↑這一帶的大崙尾山、大崙頭山,如果腳程快的話可以串聯一起走,都屬於五指山系
↑步道上有不少蕨類讓我們拍得忘了時間
↑步道鋪設得相當平整,非常好走
↑春夏之交,正是油桐花開
↑昔日警用靶場所留下的建築,規劃可乘涼的休息區
↑昔日的警用靶場變成空曠綠地
↑小碎石鋪的步道
↑翠山步道距離不長,很適合全家大小
↑綠蔭下規劃的休憩區
↑休憩區可眺望遠處山色,右手邊是今天要走到的終點-太陽廣場
↑天氣好 視野佳
↑可以搭配指示牌看遠處的風景
↑休憩區有座涼亭
↑涼亭的屏風呈現得很有特色
↑有心人將油桐花擺滿在蕨類上
↑神奇的蕨類吸引著我們佇足拍照許久
↑很自然地就圈在一起了
↑白色的油桐花在一片綠意中特別顯眼
↑奇妙蕨類
↑山中常見的蕨類
翠山步道為大崙尾山的其中一條山路,從這裡進去約30分鐘抵達至高點的「長壽坡」,出現三叉路,右轉即可攻頂至大崙尾山,約50分鐘;直走馬上有個下坡階梯,則是通往「碧溪步道」。走到此處已經是士林區和內湖區的交界處,約莫10分鐘即可走到「華朋景觀亭」,亭子正好坐落在步道及「萬溪右線產業道路」之上,也就是內湖的碧山路,從這裡往太陽廣場的方向走,就是「碧溪步道」,同時步道也貼著產業道路而行,最後還可在太陽廣場相接。
「華朋景觀亭」是利用早期棧道拆除之後,產生大量廢棄枕木,原地設置枕木再利用所蓋的兩層樓式景觀亭,不僅如此,枕木還有彩繪,就好像是積木拼圖般,具有美化環境的作用。登上二樓可望遠,旁邊多為油桐樹,初春季節前來時,有被群花環繞的美感唷!
↑長壽坡樹林成蔭,遊客先在此休息,選擇要前往的山頭再攻
↑長壽坡越爬越長壽囉
↑長壽坡為分岔路口,右轉直上大崙尾山,直行則是下坡階梯前往碧溪步道
↑前往碧溪步道的下坡階梯,似乎綿綿不絕
↑又來到一處分岔路口
↑沿途都走在樹林之下,甚是涼快
↑團長觀察細微,把我們忽略的事物都能拍得美不勝收
↑潔白的油桐花靜靜地躺在枯成咖啡色的落葉上
↑油桐花擺在哪都是個美呀~
↑這一段下坡有好走的木階梯
↑木階梯穿梭於林間,也讓我們停留下來拍了不少美照
↑途經華朋景觀亭,在這裡休息並用帶來的午餐
↑華朋景觀亭是利用昔日在此的廢棄枕木所建
↑枕木被漆上了顏色,好似積木般,增添趣味性
碧溪步道一路是下坡,石頭步道鋪設得相當平整,全長僅有1,450公尺,相當易走,而且沿途還蓋了四座平台,分別以撲克牌的「紅心、方塊、黑桃、梅花」來命名。盡頭的太陽廣場之前,規劃了一座「說石頭的故事~石頭厝」,忠實呈現出早期移民者利用當地白石湖地區的石頭,以手工砌石方式所蓋的房子。這裡還可續攻另一座山頭「大崙頭山」與大崙尾山相呼應。
↑山徑路旁上有碧溪步道的資訊提醒
↑很療癒的蕨類
↑山路規劃完整,很容易行走
↑處處都是美景
↑「大崙頭山、大崙尾山」一帶有規劃一個小溪頭環狀步道,但我們只取其中一段行走
↑類似八卦造型的地面設計
↑碧溪步道也是小溪頭環狀步道的其中一段
↑小橋
↑整面的地都是蕨類,好壯觀
↑終於走到碧溪步道的盡頭囉
↑這一帶的山都屬於五指山系
↑有詳盡的地圖讓遊客更加了解
↑碧溪步道周邊的地圖
↑若要沿著小溪頭環狀步道走,左上的木階梯即是前往大崙頭山的步道
↑往回頭看,左邊階梯而上的前往大崙頭山,右側石階梯則是我們走來的碧溪步道
↑石頭屋前的綠地,還有涼亭可休息
↑依照過往這裡的人們,採用石頭蓋的石頭屋
↑太陽廣場,很適合在這裡舉辦大型活動吧
↑這次走的路徑,都記錄在運動手錶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