↑有「淡水第一街」之稱的重建街,充滿了淡水的人文與歷史,戀愛巷更是充滿著浪漫的氛圍
許多遊客來到淡水,說到淡水老街總以為是沿著淡水河畔的環河道路,或是最熱鬧的中正路,但其實淡水最老的也有「淡水第一條街道」之稱的「重建街」,才是最正港的「淡水老街」。如果想對重建街有更多些了解,當然要來找街上的「香草街屋」,老闆蔡以倫不僅在學校教學講述淡水歷史,更不時有導覽活動可參加,是認識淡水的好方式。
重建街的街頭是遊客們耳熟能詳的「福佑宮」,這座三級古蹟擁有超過230年歷史的淡水四大廟宇中年代最久遠的一座寺廟。蔡以倫說,八里是這一帶最早發跡的地方,因淤積才移來淡水,後來清朝將淡水開放口岸讓洋人通商,許多外國人紛紛來到了淡水,讓淡水成為北台灣第一大商港,廟宇往往就是在地人信仰的中心,福佑宮為淡水港最熱鬧的地方,從渡船頭往上而行的重建街,舊名「九崁街」,延伸到淡水丘陵地的聚落最重要的街道,也是淡水港第一條商業街市,在繁盛時期,街道上的商店有著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,更有許多滬尾名人居住於此,見證百年淡水街市的變遷。
蔡以倫說,雖然重建街以漢人為主,又多為泉州人,但因為當時相當富有繁華,各類型的建築物都可在這裡看到,除了閩南式建築之外,日式木屋、紅磚洋樓更是櫛比鱗次。蔡以倫更以「河港山城、紅磚窄巷」8個字來代表重建街裡能觀賞得到的事物。
香草街屋的老闆蔡以倫,原在報社編政組任職約12年,曾管過醫藥組而對香草有所了解,在離開報社的工作之後,因緣際會之下於2011年5月接手自家位於重建街上的街屋老宅,開了「香草街屋」。蔡以倫說,街屋的屋齡已有約90年,當年阿嬤為了讓子女能在鎮上受教讀書,原本住在距離重建街約5公里的淡水下奎柔山(即蔡家村),以務農為主,變賣了山上土地籌資買下了街屋,所幸阿嬤的一對兒女都學有所成。
蔡以倫約在2009年投入香草植物的栽培,不僅把成果發表於網路而聲名大噪,也於2010年獲得園藝治療師認證。原本街屋是一家經營布袋戲館,約莫10年左右也小有名氣,蔡以倫說至今仍偶有客人會以為這裡還是布袋戲館。為了讓街屋重現昔日風采,蔡以倫採用友善質材,讓街屋老宅恢復昔日光采。
蔡以倫結合自己栽種的香草,製作成各類型加工品在街屋銷售,其中最熱銷的香草茶是先從「秋韻」第一款做出來,是紫蘇+百香果,約於2012年底上市,慢慢在調配出其他不同種類的香草茶,發展出現在共有16款,特別深受女性消費者喜愛,喝了有助於改善體質、幫助睡眠。另外,蔡以倫也和PUB老闆合作推出相當特殊的香草啤酒,自己提供香草原料,技術和想法來自PUB老闆,再去找工廠生產出來,目前共有秋韻、夏和、香檸等3款香草啤酒,在香草街屋和PUB都可以買到。
蔡以倫在真理大學開淡水歷史課程「淡水老街的新味道」,讓學生們認識所在的淡水;另外,也擔任「台北城市散步」的淡水老街導覽解說員,蔡以倫認為,重建街上有淡水最古老的廟宇、有文人故居,是非常精彩的一條老街。
例如,就在香草街屋旁的巷子被取名為「戀愛巷」,就是居住在重建街上的名人、既是牙醫又是作家的王昶雄(本名王榮生)與夫人的一段戀愛故事而來。有首知名的台語老歌「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」,歌詞就是出自王昶雄之手。居住於重建街的王昶雄與居住於戀愛巷尾、後來的太太,兩家門當戶對且距離不遠,戀愛巷成為兩人經常走過的道路,因而被人們取名為戀愛巷,相當詩情畫意。
若是對王昶雄的作品有興趣,香草街屋內也有一套王昶雄全集,內容包括小說、散文、詩歌等等,才華洋溢。
INFO
臉書FB:淡水香草街屋
部落格:https://herbsmaison.blogspot.tw/
營業時間:週五、六、日
地址:新北市淡水區重建街14號
↑淡水最古老的寺廟福佑宮,建於1782,超過230年的歷史,是老淡水的發源地
↑福佑宮旁的重建街,沿著階梯被畫上了「3D意象彩繪階梯」
↑福佑宮重建街「3D意象彩繪階梯」
↑福佑宮重建街「3D意象彩繪階梯」
↑福佑宮重建街「3D意象彩繪階梯」
↑福佑宮重建街「3D意象彩繪階梯」
↑福佑宮重建街「3D意象彩繪階梯」
↑福佑宮重建街「3D意象彩繪階梯」
↑福佑宮重建街「3D意象彩繪階梯」
↑福佑宮重建街「3D意象彩繪階梯」
↑重建街上的「許順記」原本也是老宅店家,但現已停止營業
↑重建街上的指示標牌
↑指示牌也有介紹重建街的歷史
↑重建街上的香草街屋
↑重建街的香草街屋
↑香草街屋可愛的木牌
↑香草街屋內景,房子占地不大
↑香草街屋牆上有各式香草的解說及圖片
↑香草街屋最受歡迎的香草茶包
↑以香草製成的純天然防蚊液
↑香草街屋大受歡迎的3款香草啤酒(※酒後不開車、開車不喝酒)
↑王昶雄全集
↑重建街的戀愛巷
↑重建街的各式彩繪塗鴉
↑重建街的各式彩繪塗鴉
↑重建街的各式彩繪塗鴉
↑重建街的各式彩繪塗鴉
↑重建街的各式彩繪塗鴉
↑重建街上的咖啡店
↑重建街的彩繪吸引遊客來拍照
↑重建街的老宅充滿了舊事情懷
↑重建街旁的小路,就能走到淡水知名的淡水紅樓餐廳
↑重建街上臥虎藏龍,阿伯原是福佑宮旁麵店的第二代,早年的麵店是淡水人的早餐,見證了淡水渡船頭的興衰,現在只在過年前製作魚丸,仍堅持以手工方式捏製,能吃到富有彈性的手工魚丸
↑堅持以工手捏製的魚丸
↑堅持以工手捏製的魚丸